10月26日,山東社科論壇2025: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研討會在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舉行。論壇由山東省社科聯主辦,校(院)、黃河流域大學聯盟承辦。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楊宗杰,光明日報山東記者站站長宋喜群,山東管理學院副校長董以濤,省社科聯秘書長閻亞男,省民族宗教委政策法規處處長徐中林,省文旅廳科技教育處二級調研員田忠民,省社科聯學術部副部長潘宏慶,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副處級干部楊光宇等出席活動。校(院)黨委書記吳衍濤出席論壇并講話,副校(院)長楊美紅主持主論壇報告。

吳衍濤在致辭中表示,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承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紐帶。舉辦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既是全面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務實舉措,也是深入落實文化“兩創”方針、提高黃河文化理論研究水平的重要內容,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吳衍濤強調,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與各位專家一起,堅持“三個聚焦”:一是聚焦共建共享、深化協同創新。圍繞黃河文化研究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路徑方法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全面推進互學互鑒、相互賦能。二是聚焦學術研究、強化數智賦能。充分發揮校(院)超算平臺優勢和信息學科特色,不斷拓展數字技術賦能黃河文化、共同體教育研究新場景新模式。三是聚焦傳承發展、推進文化育人。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厚植家國情懷、強化使命擔當,努力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推動者和共享者,真正讓黃河文化世代傳承,讓九曲黃河永續流淌,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楊美紅在主持會議時表示,本次會議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要論述精神、進一步挖掘黃河文化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闡釋的重要舉措,將有助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服務大局水平的提升,為新時代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路徑。

上午主旨報告階段,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長黃承梁研究員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文化思想為指引,通過歷史縱深與現實維度的交織分析,系統闡釋了黃河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王云芳教授深入闡釋為什么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分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邏輯理路,提出要不斷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自覺。

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中心主任苗長虹教授系統闡述了黃河文化的構成與內涵,深入分析了黃河文化與中華文明可持續發展的辯證關系。

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基礎理論教研部主任馮永昌教授深入辨析了“鑄牢”與“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等概念的深刻內涵及相互聯系。

在下午的分論壇報告階段,與會專家分別圍繞“黃河文化與中華文明起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大思政課建設”“數智技術賦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三個主題展開熱烈深入的學術探討。來自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和山東等沿黃九?。▍^)百余所高校、科研單位的相關專家學者分享研究成果。

研討會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聚焦黃河文化傳承與發展等核心議題,為推動黃河文化傳承創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臺,對于貫徹落實文化“兩創”方針、推進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