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山東高校好成果首場發布活動在山東科技大市場舉行。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浩,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王洪國,山東大學校長助理劉兆軍,濱州醫學院黨委書記孫祥軍,山東科技大學副校長陳紹杰,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吳衍濤、校(院)長段培永、副校(院)長楊美紅等出席會議。會議由段培永主持。
山東高校好成果發布活動旨在引導高校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常態化征集發布重大科技成果,凝聚科技成果轉化合力,營造科技成果轉化良好氛圍,讓更多科技成果加快走下“書架”、走上“貨架”,促進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吳衍濤在致辭中代表校(院)對本次活動的舉辦表示祝賀,向蒞臨指導的各位領導嘉賓致以誠摯歡迎。他指出,校(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等方面成效顯著,尤其在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領域成果突出:牽頭成立山東省校企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在全省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先用后付”試點,有效破解科技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最后一公里”難題。成果轉化合同額位居全國高校第34位,連續三年獲評全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下一步,校(院)將堅持向企而行、向新而為,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一是聚力成果“轉得快”,強化定向轉化,全面實施“六個一”工程,深入開展專利區域定向許可,推動更多成果在時效期內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二是聚力成果“轉得準”,強化需求導向,著力解決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產出更多標志性成果;三是聚力成果“轉得好”,強化協同創新,加快推進“百校萬企萬師雙進”行動,推動更多高層次專家深入產業一線,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優勢互補、相互成就,共同為山東在全國發展大局中“走在前、挑大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段培永在主持會議時表示,會上發布的成果既是高校創新實力的生動寫照,更充分彰顯了高校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地方發展的責任與擔當。下一步,校(院)將以此次成果發布活動為契機,持續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主動走進企業、貼近需求,把實驗室建在產業一線,讓創新成果更接地氣、更具實效,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山東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度,共同譜寫山東產學研合作新篇章。
會上,校(院)發布了海洋浮標與臺站技術、高性能耐高溫氣凝膠隔熱材料2項成果。海洋浮標與臺站技術攻克了在惡劣海況下浮標的可靠性和系留技術難題,解決了長期、可靠、連續原位監測的瓶頸問題,顯著提升海洋傳感器國產化率;高性能耐高溫氣凝膠隔熱材料解決了石油石化、蒸汽管道、新能源汽車等行業保溫隔熱的難題,為高端制造提供“強支撐”。會上還發布了山東大學研發的氧化鋁納米結構材料、山東科技大學研發的高性能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與電解池技術、濱州醫學院研發的新型腫瘤靶向磁共振造影劑技術,5項成果轉化合同金額達4.75億元。

本次發布活動由中共山東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科學技術廳、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導,山東省校企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主辦,山東大學、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山東省科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科技大市場協辦。省直單位有關部門負責人,企業家代表,駐濟高校、園區、金融機構代表100余人參加活動。

會前,山東省校企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召開了聯盟理事長會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