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官網:“四位一體”構建“AI+”人才培養體系

發布時間:2025-09-24通訊員:姜維生出處:宣傳部(新聞中心)供稿審核人:于萍責任編輯:王炯垚訪問量:786

9月23日,山東教育廳官網刊發校(院)通訊稿《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四位一體”構建“AI+”人才培養體系》,全文如下:



近年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集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勢,以AI賦能人才培養,積極構建“教學-科研-轉化-實踐”四位一體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走出了一條數字化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路徑。校(院)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挑戰杯”競賽中斬獲國家級獎項100余項、省級以上獎項300余項。


一、完善學科體系建設,探索AI教學新路徑


校(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服務產業發展就是服務國家戰略”的理念,重內涵、強學科,不斷深化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一是緊密對接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和海洋強國建設。依托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機器人與智能控制、海洋智能監測等關鍵技術方面的優勢,布局建設智能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點。二是緊密對接人工智能行業科技創新和產業需求。作為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等教育共同體秘書長單位,校(院)以人工智能為引領,建立適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AI特色專業群。三是緊密對接基礎學科和急需領域拔尖人才培養的要求。校(院)大力推進課堂改革,打造特色教學品牌,推動理工交叉、專業特色與現代產業、未來技術深度融合。


二、推進項目平臺建設,實現AI研究新突破


校(院)充分發揮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山東省無人系統智能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優勢,承擔多項人工智能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允許更多學生參與到橫縱向研發計劃項目。一是推行“三早”育人機制。深度實施科教融匯,拓展更多優質科研平臺向本科生開放,引導本科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科研團隊”,提升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二是建立科研反哺教學機制。強化育人和科研并重,鼓勵并支持教師將科研課題轉化為開放性實驗、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等實踐教學項目,將學科優勢、科研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使教學更具專業性和前沿性。三是實行“雙導師”制。遴選學生所在學院教師擔任學術導師,企業或科研機構的資深專家擔任實踐導師,聯合指導學生畢業論文和實習實踐,協同開展科學研究、成果推廣和技術培訓,推動校企、校所、校地協同科研、協同育人。


三、推動科研成果落地,助力AI產業新發展


校(院)秉持“市場導向、規范管理、協調推進、激勵創新”原則,依托“全程管理、全鏈服務”成果轉化機制,打造人工智能全鏈條服務支撐體系,形成涵蓋成果培育篩選、孵化、轉讓至推廣的全鏈條要素轉化新模式。一是強化頂層設計。制定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以及服務山東教育強省建設行動等方案,明確戰略目標與分階段任務,聚焦人工智能核心應用場景,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二是加大聯合攻關。針對人工智能特定技術難題或產品需求,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和聯合實驗室,以具體項目為紐帶,成立非實體化的聯合項目組,搭建成果轉化平臺,打通產學研用“最后一公里”。三是推行“揭榜掛帥”制度。針對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需求公開征集解決方案。以需求為導向,強化過程管理與激勵保障,最大范圍調動社會智慧解決最緊迫的技術難題。


四、強化創新能力培養,打造AI實踐新模式


校(院)通過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構建“AI+”專業群課程體系,夯實理論基礎,打造多樣化實踐平臺。一是推動AI滲透第一課堂全過程。第一課堂開設人工智能導論、鴻蒙系統生態及場景應用等公共基礎課程,以及“AI+”等專業課程,并通過相關實驗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加以強化。二是推動AI分模塊在第二課堂中實施。在思想成長模塊舉辦山東省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系列講座,在科技創新模塊組織中國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賽等學科競賽,在實踐實習模塊進行3D打印數字化智能制造等開放性實驗,在志愿公益模塊開展數據處理等社會實踐,在文體發展模塊舉辦數學文化節等活動,在技能特長模塊邀請華為等知名IT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水平。


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5/9/23/art_11972_10342917.html


工大要聞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_久久久久久久久熟女AV_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_色婷婷亚洲精品天天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