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課堂”:校(院)開展2025年“沿著黃河遇見海 萬名學子訪千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發布時間:2025-08-31通訊員:吳同發出處:團委供稿審核人:萬金存責任編輯:王炯垚訪問量:273

2025年暑假,校(院)以“沿著黃河遇見海 萬名學子訪千村”為主題,通過“揭榜掛帥”擂臺賽和分散實踐等方式組織1萬余名學生,組建6支省級重點團隊、32支校級重點團隊,2100余支院級分散實踐團隊開展暑期實踐,實踐腳步覆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期間開展座談會、交流會、報告會等分享活動191場,獲得中國教育在線、中國青年網等國家級媒體報道27項、省級媒體報道18項,取得扎實成效。


紅色文化洗禮:行走課堂創新思政教育新范式


體育與音樂學院與濱州市無棣縣共建“行走的課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實踐團將專業所學融入社會實踐,為當地群眾送上精彩紛呈的草坪“音樂思政課”,于黃河岸畔譜寫出新時代青年的奮進樂章。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部實踐團入選團中央“井岡情 中國夢”2025年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走訪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朱毛會師廣場、會師紀念館、毛澤東同志舊居等紅色遺址,通過儀式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教學、互動教學、體驗教學、訪談教學和實踐教學,深刻體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精神。光電學部實踐團組織開展以參觀王杰紀念館、孔繁森紀念館為核心的實踐活動,通過沉浸式學習、互動式感悟,引導實踐隊成員在對標先進中強化廉潔意識,在踐行使命中錘煉實干作風。



政治理論宣講:青年化闡釋賦能理論宣講新生態


馬克思主義學院實踐團走進德州市樂陵市開展理論宣講與專題調研。隊員們運用所學理論,聚焦鄉村發展實際需求,通過主題報告、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對黨的創新理論、鄉村振興政策與科學知識進行“青年化”的闡釋與傳播,有效推動了黨的科學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經濟產業調研:田野調研解碼鄉村振興新動能


政法學院實踐團走進德州市夏津縣5鎮18村實地調研,累計發放420份問卷、整理近15萬字訪談筆錄,聚焦“夏津椹果”產業,解碼小特產的大能量,以青年智慧助力更多“小特產”鍛造成富民興村的“金扁擔”。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部實踐團走進黃河文化代表性地點與沿黃村鎮企業,以“實地走訪+深入探討+科技助力”全鏈條多手段方式,依托專業特長助推鄉村振興?;o學院實踐團奔赴菏澤市曹縣,探尋黃河故道流域厚重的歷史文脈,解碼其將古老非遺技藝轉化為現代產業奇跡的“曹縣密碼”。菏澤校區(分院)實踐團赴德州市平原縣王杲鋪鎮、腰站鎮開展實地調研,通過走訪交流、現場觀摩等形式,重點考察了基層黨組織在引領鄉村產業發展、推動人才引進與培育等方面的創新做法和顯著成效。



服務社會治理:多元參與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社區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廣大青少年成長發展的重要空間,更是共青團融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格局、聯系服務青少年的新場景、主陣地。黃河文化書院大學生實踐團走進濟南市長清區孝里鎮黃河灘區遷建村落,調研了灘區治理、居民搬遷及產業配套等情況,對“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一政策目標有了更加具體的認知。數學與人工智能學部實踐團面向東營東宋村中小學開展“編程助教”活動,借數智工具搭建數字傳承橋梁。團隊創新開設“AI小課堂”,讓機器人融入教學,通過展示、編程指導,為孩子們種下“非遺情懷”與“科技夢想”。經濟與管理學部實踐團前往濟南星神特殊兒童關愛中心,圍繞孤獨癥兒童的成長需求,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系列陪伴與幫扶活動,以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融入社會、提高社會生存能力。



生態保護賦能:學科跨界助力綠色產業新跨越


電子電氣與控制學部實踐團深入樁西油田一線,在樁139海油陸采平臺,解析52口稠油井零蒸汽開采控制系統,提出“低碳-低溫-高效”采收模式優化方案,形成“三不”環保原則執行報告。生物工程學部實踐倡導團聚焦濱州市博興縣,以麻大湖濕地公園、草柳編文化產業園等多元場景為對象,運用實地調研法、文獻研究法、訪談法,探究生態、產業、文化協同發展的綠色邏輯。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部實踐團聚焦勝利油田萊113區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實地觀察二氧化碳捕集、運輸、封存及利用全流程設施,重點了解了萊深斜2號井(完鉆井深5653米,施工全程實現綠色清潔環保)的鉆探成果,以及我國首座橇裝移動式二氧化碳注入設備的運行情況。



科技賦能升級:科技賦能十強產業綠色新發展


輕工學部實踐團師生聚焦濱州段皮革產業的綠色轉型,了解到相關企業“無金屬鞣劑鞣制后皮革強度不足”等技術難點,摸索出兼顧環保性與皮革性能的無金屬鞣制工藝參數,為企業提供了可落地的技術參考。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部實踐團深入聊城市莘縣,精準識別了莘縣農產品在深加工技術如西瓜產業鏈延伸、保鮮儲運優化、綠色安全生產規范和農藥殘留控制等方面的關鍵瓶頸?;瘜W與制藥學部實踐團深入東明石化集團、方明藥業等企業,通過“交流座談+生產線參觀”的形式,既讓學生了解了化工、制藥行業的前沿技術與產業需求,又為校企協同育人搭建了橋梁。



普法宣傳行動:青春護河構建法治建設新防線


政法學院實踐團走進濟南市長清區沿黃村落及灘區遷建社區進行入戶普法和專題宣講,以河務局系統截獲的非法采砂案例作為教材,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第六十五條禁令;針對漁民關注的禁漁期、耕地保護問題,結合系統模擬的生態修復圖釋法明理,打通了黃河保護的“最后一公里”,讓法治從“云端”落到“心間”。



黃河非遺煥彩:智賦非遺繪就文化傳承新圖景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部實踐團實地走訪淄博、濰坊等地,深入了解黃河流域非遺傳承人在技藝記錄、活態傳承中面臨的數字化困境,探索其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策略,為黃河流域非遺的活態傳承貢獻青年智慧。海洋技術科學學部實踐團聯動淄博市文化館非遺展館、高青縣博物館等單位,探訪民間文學、傳統技藝、民俗藝術等多元非遺資源,將思政教育與黃河流域非遺傳承實踐深度融合。藝術設計學院實踐團赴東營、菏澤曹縣等地,立足學科特色,聚焦黃河草編非遺與曹縣漢服,探索“調研-轉化-傳播-落地”一體化的非遺活化路徑。外國語學院實踐團前往山東菏澤、濟寧兩地,重點梳理兩市黃河非遺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現狀,探討黃河非遺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理念和原則,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



工大要聞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_久久久久久久久熟女AV_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_色婷婷亚洲精品天天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