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第十九屆全國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工業生態經濟與技術專業委員會2025年年會在濟南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楊萬泰教授,國家環境保護局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彭近新,化工部計算中心、經濟信息中心原副主任楊有麒,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生態工業研究中心主任胡山鷹教授,山西大學原副校長、國家環境保護煤炭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程芳琴教授,華東理工大學原副校長、上海市發明協會會長于建國教授,福建師范大學原副校長、福建師范大學聚合物資源綠色循環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慶華教授,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吳衍濤、校(院)長段培永、副校(院)長吉興香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段培永主持。
開幕式前,吳衍濤、段培永、吉興香會見與會專家。
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涌發表線上致辭。他在致辭中對本次會議順利開幕表示祝賀,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承辦此次會議表示感謝。他指出,山東是工業大省,也是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戰場,希望通過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共同研討,探索創建更多更新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以高端學術成果和技術創新示范引領山東乃至全國的綠色低碳循環產業創新發展。
吳衍濤在致辭中代表校(院)向蒞臨指導的各位領導專家表示歡迎和感謝。他簡要介紹了校(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他指出,此次全國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學術研討會的召開,既是全面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持續深化產學研務實合作、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還是加快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持續提升校(院)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領域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難得契機。校(院)將持續深化與兄弟高校、頭部企業的務實合作,主動對接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領域前沿問題和技術難題,加快推進資源共用、科研共創、成果共享、人才共育,努力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承擔一批標志性科研項目、產出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切實提升循環經濟與生態工業相關學科核心競爭力、社會貢獻度和學術影響力,真正實現優勢互補、相互成就,共同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段培永在主持會議時指出,產學研合作是激發創新活力動能、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也是高校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希望與會專家學者以此次會議為新起點,全面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產學研深度融合,持續促進綠色產業、技術、人才交流合作,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議聚焦國家戰略與行業痛點,邀請楊萬泰、彭近新、楊友麒、程芳琴、于建國、陳慶華、吉興香等行業領軍人物做精彩報告,他們圍繞新能源開發、節能減排技術、環境功能材料研發、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循環經濟數字化轉型等核心領域展開深度研討,為行業發展提供兼具學術高度與實踐價值的新思路。
本屆大會由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工業生態經濟與技術專業委員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循環經濟專業委員會和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聯合主辦,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部承辦。來自全國6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0余名專家、學者代表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