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綠色造紙與資源循環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濟南召開。學術委員會石碧院士、陳堅院士、孫寶國院士、蔣劍春院士、任洪強院士、謝明勇院士、王軍成院士、俞漢青院士等17位委員出席會議。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浩,山東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王洪國,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曾小勤,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吳衍濤、校(院)長段培永,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處副處長王勇,山東省科技廳實驗室與平臺基地處副處長張駿,濟南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福嶺等出席會議。會議由段培永主持。
吳衍濤在會上代表校(院)向蒞臨指導的院士專家和領導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他簡要介紹了校(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成效。他指出,高質量推進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是更好踐行“兩山”理念,服務“雙碳”戰略的必然要求;又是全面推進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快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持續提升輕工領域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難得契機。校(院)上下將錨定目標、加壓奮進、積極作為,落實好各位領導專家的意見建議,按照省委書記林武的指示要求,切實把全國重點實驗室建強建好,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一是堅持使命引領,聚力打造“國之重器”。主動對接國家戰略需求,圍繞構建造紙全鏈條降碳減污與資源循環技術體系,積極推進有組織科研與自由探索相結合、有價值產出與集成式轉化相銜接,培育更多戰略性、原創性科技成果,真正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切實將科技第一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二是強化協同創新,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搶抓上海交大對口幫扶契機,持續推進平臺共建、資源共用、人才共育,建設一批特色研究方向和優勢學術團隊,推動更多高層次專家在環境領域發光發熱、輸送更多優秀畢業生在環境領域施展才華。三是拓展國際視野,聚力打造“開放平臺”。聚焦環境領域前沿科技問題,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持續深化與國外頂尖高校院所交流合作、聯合攻關,切實提升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戰略支撐力和全球影響力,打造國際領先的綠色造紙與資源循環科創中心。
曾小勤以視頻方式出席會議。他表示,作為聯合共建依托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將與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緊密協作,圍繞國家“雙碳” 戰略和美麗中國建設重大需求,共同探索高效協同的合作模式,充分融合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在造紙領域的行業傳統優勢,上海交通大學綜合性大學學科交叉優勢和環境學科的特色資源優勢,實現強強聯合、合作共贏,努力將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為我國造紙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為兩校、兩地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王浩表示,山東省教育廳緊密對接國家和省實驗室體系,強化高校實驗室建設,強力支持我省高校參與實驗室重組工作。全國重點實驗室聚焦“造紙過程纖維綠色低碳分離、污染控制及資源化”這一關鍵核心問題,堅持生物科學、環境科學、化學化工等多學科交叉融通,構建“源頭預防、過程控制、終端治理”的協同降碳減污模式,是保障造紙行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基石的“國之重器”。希望全國重點實驗室以本次會議為契機,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凝心聚力,精誠協作,切實將全國重點實驗室鍛造成為國家核心戰略科技力量,成為能夠引領造紙及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王洪國表示,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獲批是山東省培育壯大戰略科技創新力量,完善“1313”基礎研究平臺體系的重要舉措。希望全國重點實驗室聚焦造紙纖維資源高效利用與綠色制造這一前沿領域,以先進制造技術為支撐,圍繞高端紙品開發、生態安全保障、循環經濟發展等國家重大需求,努力為確保國家基礎原材料供給安全、推進行業綠色轉型,實現我國造紙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提供硬核科技支撐。
會議期間舉行了學術委員會聘任儀式。
全國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石碧院士主持實驗室工作報告與評議環節。副校(院)長、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吉興香教授作實驗室建設方案匯報。
與會委員充分肯定了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科研產出、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平臺建設、國際合作和運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同時就全國重點實驗室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研討,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學術委員會后,全國重點實驗室召開了內部工作會議,研究了管理章程、開放基金設置等具體事宜,并圍繞研究方向凝煉、近期重點工作任務、雙方合作方式等進行了充分交流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