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常量,也是奮斗者的變量。原本勻速流動的時間,正是在生生不息的奮斗里,在昂揚向上的進取中,深化內核、體現價值,進而定義生命的精彩、定格歷史的脈動。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新學期伊始,校(院)接續召開干部培訓會暨“雙代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謀劃部署2025年重點工作,持續提升干部履職能力和干事創業本領。黨委書記吳衍濤立足校(院)事業發展全局,就“改革創新‘沖一流’”的內涵要義、核心要素、目標任務、實踐路徑等進行了深刻詮釋和系統解讀,明確提出加快實施“1234”工程、切實做到“八個精準發力”,全面擘畫了“沖一流”的時間表、任務書和路線圖。校(院)長段培永全面總結、系統回顧2024年工作,從“深化科教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學科內涵建設、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提升科技創新效能”等9個方面,謀劃部署、推進落實2025年各項工作。大會進一步統一了思想認識、點明了前進方向、提振了信心士氣,吹響收心歸位開新局、重整行裝再出發的“集結號”,奏響加壓奮進勇向前、改革創新“沖一流”的“最強音”,全面開啟校(院)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善弈者謀勢,善謀者致遠。近年來,校(院)每學期開學前循例召開工作部署暨干部培訓會,回顧發展成績、分析發展形勢、擘畫發展藍圖、匯聚發展合力,形成常態、從未間斷。一年之計在于冬、一年之干在于春,這“新春第一會”,開在“再出發”的關鍵時刻,聚焦“沖一流”的關鍵課題,探尋改革創新的關鍵路徑,彰顯了校(院)全體師生員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緊迫意識和“與時間賽跑、向目標奮進”的進取精神,如春風送暖、激發爭先之志,似春雨潤物、鼓舞奮進之心。
(一)洞察大勢搶抓關鍵機遇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
“時”,是客觀規律的重要載體;“勢”,是客觀規律的集中體現;“變”,是順應規律的內在要求。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主動適應時和勢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在變,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既善于積勢蓄勢謀勢,又善于識變求變應變”,這為我們加快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
順“時”而為,只爭朝夕。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順“時”,就是要在既定的時期做好既定的事情。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校(院)搶抓“雙一流”擴容契機、加快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攻堅之年,做好各項工作至關重要。站在事業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我們要增強全局視野、戰略眼光,深化系統觀念、有解思維,深入分析新形勢新任務,辯證看待新機遇新挑戰,精準把握校(院)所處歷史方位,于戰略高位布局、向重大需求對標、從優勢特色著眼,向薄弱環節入手,錨定“沖一流”目標任務,堅定不移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切實干出“走在前”的樣子、“挑大梁”的擔當和“沖一流”的業績,扎實推動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
應“勢”而上,積極作為。察勢者明,趨勢者智。應“勢”,就是要認清我國新發展階段的大勢,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始終掌握發展主動,搶占發展先機。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刻把握教育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加快推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優勢學科建設?!苯逃坎块L懷進鵬提出,“要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聚焦優勢學科適度擴大‘雙一流’建設范圍”?!督逃龔妵ㄔO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將“雙一流”擴容列為教育強國建設重點工作?!半p一流”建設已成為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引領性、標志性工程,既是加快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關鍵引擎,又是全面提高育人質量、創新能力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快推進地方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難得機遇,是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的發展大勢。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面對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我們要躬身入局、積極作為,立足大格局,謀劃大發展,主動謀劃思考“為何沖一流、靠誰沖一流、如何沖一流”,精準把握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切實擔負起建設一流學科、培養一流人才、產出一流成果的歷史重任,全面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度,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積極求“變”,靶向施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求“變”,就是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按客觀規律做好工作、推動發展。萬事萬物都在變易之中,變才是唯一不變的?!皼_一流”對校(院)來講,既是變道超車、換擋提速的關鍵變量,又是打造優勢、贏得支持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看準了就抓緊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币宰陨砉ぷ鞯拇_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是我們謀劃工作的重要考量和必然選擇。面對“沖一流”帶來的新變化新任務,我們要把握歷史主動、強化辯證思維、搶占戰略先機,緊緊圍繞“錨定1個建設目標、沖擊2個一流學科、聚力3個重點突破、夯實4個發展基礎”的“1234”工程總體部署,加強前瞻謀劃、細化任務舉措、明確實施路徑,不斷從“山重水復”中尋找“柳暗花明”,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沖一流”路線圖變成施工圖,把施工圖變成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美好現實。
(二)系統把握找準關鍵要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宏偉的目標要從一件件小事做起,高瞻遠矚的戰略部署要從規劃一步步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沖一流”目標任務、建設高水平大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統籌把握質與量、宏觀與微觀、當前與長遠等一系列辯證統一關系,而質與量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積小勝為大勝”。這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正確處理“質”“量”關系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為我們更好地把握質量互變規律、推動高質量發展具體實踐、加快推進“沖一流”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量的疊加、質的躍升是必然選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質量互變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質變,質變推動形成新的量變,新的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又催生新的質變。質的躍升為量的增長疊加提供持續動力,量的增長疊加又為質的躍升奠定重要基礎,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高質量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既是增量提質的具體體現,也蘊含了質量互變的內在邏輯。面對復雜多變的發展形勢,我們既要把量的增長放在“第一位”,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以量的積累和疊加穩住事業發展的基本盤,用校(院)事業發展行穩致遠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確保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不落伍、不掉隊;更要把質的躍升作為“落腳點”,錨定“沖一流”這一核心目標,堅持內涵引領、創新驅動、提質增效,以質的突破和躍升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切實把校(院)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真正走在前、作標桿。
唯星必摘、唯旗必奪、唯分必爭、事爭一流是有效路徑。山積而高,澤積而長。藍圖越宏偉,奮斗越艱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干事創業很難一蹴而就,實現“沖一流”的“總目標”,要靠方方面面的“子目標”來推動,而推動的根本就在于唯星必摘、唯旗必奪、唯分必爭、事爭一流。這不僅體現了我們錨定目標向前沖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更凸顯了我們聚焦目標抓落實的有效策略和科學方法。面對“沖一流”的使命任務,我們要以“1234”工程為指引,緊緊圍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具體目標,靶向施策、精準發力,加壓奮進、狠抓落實,持續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做大總量,不斷以分級目標“點”的突破帶動整體目標“面”的拓展,以核心指標“面”的突圍推進事業發展的總體躍升,不斷提升校(院)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人人參與、人人盡責是內在要求。點滴微光,可成星海。實現“沖一流”目標非一時一日之功,也不是哪一個人、哪一個部門單打獨斗的事情,而是需要每一位師生員工的辛苦付出和價值創造,每個人都是事業發展離不開的人。量的疊加、質的躍升需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真章、出實績。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輝。校(院)“沖一流”新征程上,每位師生員工堅定的信心,積聚起奮力走在前的豪情壯志;每位師生員工前進的腳步,疊加成向未來進發的鏗鏘步履;每位師生員工創造的價值,匯聚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我們要樹立全面的人才觀,堅持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全面拓寬人才成長發展渠道,持續營造人才良好發展生態,推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激勵引導全體師生員工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主動干、爭先干、加油干,想作為、愿作為、能作為,切實形成步調一致向前進、全力以赴“沖一流”的澎湃動能。
(三)賦能增效激活關鍵變量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皼_一流”對校(院)來講,既是目標、又是過程,既需要統籌兼顧、全面布局,又需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既需要加壓奮進、只爭朝夕,又需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這24個字,深刻體現了質量互變的內涵要求、改革創新的實踐邏輯以及協同推進的實施路徑,不僅適用于經濟領域,也為我們“沖一流”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要深刻把握質量互變規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更新觀念和實事求是相統一、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統一、大膽創新和穩扎穩打相統一,以思想引領變革、以改革促進發展、以創新激發活力,找準“沖一流”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切入點,牽住辦學治?!芭1亲印?、打好事業發展“組合拳”,充分調動一切積極要素,切實讓“關鍵變量”成為“最大增量”,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在深化改革上持續加力。革故鼎新,踵事增華。改革是破舊立新、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校(院)永葆生機、創新驅動的活力之源。推動高質量發展,本身就是中國經濟社會各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改革,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既需要錨定目標、攻堅克難、破局開路,更需要增量提質、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面對“沖一流”的新使命新要求,我們要立足校(院)實際和發展需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是根本任務、深化改革是不竭動力、學科建設是龍頭抓手、高端人才是第一資源、服務社會是重大使命、國際合作是最快變量、安全穩定是堅強保障、科技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發展理念,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著力構建“一融雙高的黨建工作體系、全面發展的高質育人體系、布局科學的學科雁陣體系、規范高效的內部治理體系、四鏈融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導向鮮明的人才成長體系、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體系、有力有效的服務保障體系”等“八大體系”,讓改革方案、改革舉措、改革成效整體協同,讓人才培養、學科筑峰、科技創新、社會服務、資源保障等重要領域改革融會貫通,產生“化學反應”,形成強效合力,釋放最大動能,切實以改革匯聚起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磅礴力量。
在創新賦能上主動作為。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萍紕撔率且I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引擎,也是校(院)最大的比較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引領發展,創新改變世界?!薄白撔戮褪亲グl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蔽覀円浞职l揮體制、平臺和資源優勢,立足“四個面向”,堅持“立地頂天”,積極推進有組織科研、強化有價值產出、加快集成式轉化,統籌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孵化全鏈條創新,切實提升科技創新整體效能。要加快推進高能級科研平臺建設,高標準建設好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打造梯次銜接、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高能級平臺協同創新體系,更好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全力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應用為王”,充分激發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聚焦省委省政府“三個十大”行動和四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持續深化“六個一”工程,全面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切實將科技第一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核心指標上著力突破。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高水平大學、實現“沖一流”目標是個動態大循環,受諸多領域、諸多環節、諸多因素影響,尤需找準“影響因子”,選好“打開方式”,解鎖“核心密碼”,才能乘勢待時、事半功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持定力,增強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泵恳豁検聵I,不論大小,都要靠腳踏實地的奮斗、靠一點一滴的積累。吳衍濤書記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進科技自立自強、打造雁陣學科矩陣、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強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等八個方面的總體部署,就是我們當前必須重點做好的“關鍵之事”,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的“星”“旗”“分”。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找準坐標定位,主動把自身發展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順應“新趨勢”、搶占“新賽道”、把握“新主動”、激活“新動能”、厚植“新優勢”,真正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以辦好“關鍵要事”撬動“發展大勢”,確保該摘的“星”一顆不能少,該奪的“旗”一面不能丟,該搶的“分”一個不能失。要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堅持育人為本、質量為要、學術至上,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探索“產學研用創”人才培養模式,扎實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適配度。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科技產業資源向教育教學資源轉化,抓實質量管控,強化“六金”建設,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全面夯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要優化專業學科布局,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凝練學科方向,全力推進“沖一流”學科建設,加快傳統學科提質增效,推動新興學科布局起勢,努力構建既立足校(院)實際,又契合產業發展,既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又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雁陣式”學科集群。要強化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與中白、中哈等上合組織成員國家、“一帶一路”國家的務實合作,力爭獲批中白智能感知“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積極推動中國-上合組織國際創新與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全力做好國際合作辦學,不斷加強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的合作力度,加快推動人才共育、科研共創、平臺共建、成果共享,切實以高水平對外合作助力校(院)高質量發展。
在內部治理上提質增效。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內部治理體系是辦學治校的基礎,是高效運行的基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建設教育強國,必須以教育理念、體系、制度、內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高校內部治理是實現教育治理現代化、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校(院)要想實現從規模向內涵、從量變向質變的“躍升”,就必須要統籌推進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等全方位流程再造,全面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深入推進依法治校、依規治校,嚴格執行黨委會、校(院)長辦公會等議事規則,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嚴格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和重大涉法事項法律論證,扎實推進民主管理,持續提升民主辦校水平。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管理重心下移,充分下放自主權, 堅持“放”要放到位、“管”要管到底、“服”要服務好,優化兩級管理體系,制定權責清單,實現人財物分級管理,確保權責利清晰明確,真正讓二級單位發展主體“動”起來,加快從“大學辦學院”向“學院辦大學”轉變。要加快推進教育評價改革,充分發揮全省教育評價研究中心作用,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能力與貢獻相統一,切實做到“既重結果、又重過程,既重總量、又重增量,既重橫向比較、又重縱向對比”,真正用好績效考核“指揮棒”,激發干事創業“精氣神”。要加快構建科教融合制度體系,健全完善“帶有靈魂”,集管理、治理、服務于一體的制度機制,營造規范合理、科學高效、民主平等、和諧統一的內部治理生態,切實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真正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扎實推進“沖一流”建設蓄勢賦能、保駕護航。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越是在最吃勁的時候,越要有慎終如始的決心,越要有攻堅克難的毅力。一個個關鍵處落子,彼此接連成勢;一項項緊要處發力,凝聚澎湃勢能。
因其不易,更需擔當。實干是推動工作的關鍵要素,奮斗是實現夢想的唯一路徑,歷史不會辜負奮斗者、實干者。大潮已經起勢,會當中流擊水。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助力塑造高質量發展“十個新優勢”,持續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著力“抓黨建、提質量,重內涵、強學科,謀創新、促轉化,補短板、揚優勢,深改革、增活力,建體系、沖一流”,唯星必摘、唯旗必奪、唯分必爭、事爭一流,切實在量的疊加、質的躍升的協同并進和良性互動中實現各項發展目標,奮力開創高水平大學建設新局面,為早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而不懈奮斗!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春日的校園,暖陽高照、惠風和暢,帶來濃濃春意,春和景明、萬物吐綠,煥發勃勃生機。
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又乘春風浩蕩時,讓我們重整行裝再出發,改革創新“沖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