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主辦的“山東省2024年創新驅動發展大會系列活動——黃河流域紅色金融科技與綠色生態發展大會”在濟南召開。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張波、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吳衍濤、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副行長李云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東監管局黨委委員二級巡視員許彥峰、山東省委金融工作委員會副書記姜寧、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蔡世超、山東省財貿金融工會委員會主席倪道余等出席會議。會議由副校(院)長楊美紅主持。來自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山東大學等高校和金融機構共150余人參加會議。
吳衍濤在致辭中向各位領導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簡要介紹了校(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成效。他表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綿延賡續的重要載體。校(院)坐落于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濟南,飽享了黃河文化的厚重滋養,也始終將推進黃河重大國家戰略作為辦學治校的重大任務。此次黃河流域紅色金融科技與綠色生態發展大會的舉行,既是全面貫徹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務實舉措,也是加快金融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培育更多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還是深入落實“兩創”方針、持續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必然要求。下一步,校(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強化擔當、主動作為,高站位融入國家戰略布局和全省發展大局,唱好新時代“黃河大合唱”工大(科院)最強音:一方面,全力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充分發揮校(院)教育、科技、人才集成發展優勢,主動對接黃河流域產業發展需求,加大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努力推動更多成果在沿黃地區落地轉化、開花結果,切實將科技第一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另一方面,持續強化金融賦能、提質增效。依托校(院)超算中心等創新平臺和信息學科、金融學科特色優勢,全面探索數字技術賦能金融行業新場景新模式,健全優化金融服務保障體系,切實推動更多優勢金融資源精準支撐沿黃企業發展,共同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再一方面,全面推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積極推動黃河文化進校園、進課程、進教材、進頭腦,切實營造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濃厚氛圍,引導廣大師生特別是青年學生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踐行者、推動者和共享者,真正讓黃河文化世代傳承,讓九曲黃河永續流淌,讓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開幕式舉行了金融工匠培育計劃啟動儀式,李云山、姜寧、倪道余、吳衍濤等共同啟動金融工匠培育計劃。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濮旭、吳衍濤為紅色金融教育基地揭牌。
開幕式后,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潤為、中國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濮旭、人民日報社人民網移動創新部總監方開燕、中國證券博物館館長金星、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向勇、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毛江暉等專家學者圍繞紅色文化傳承與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主題作報告。來自北京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專家學者圍繞大會主題開展深入的學術探討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主題報告環節由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范玉剛主持。
閉幕式上,繼續教育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孫衛東,經濟與管理學部黨委書記姜洪雷,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劉福政,山東金融業聯合會黨支部書記、副秘書長張振尉分別對各分會場的討論成果進行總結。閉幕式由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月娥主持。
大會舉行了中國人民銀行新中國成立初期珍貴票據捐贈儀式。繼續教育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山東紅色金融博物館執行館長張建華接受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