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握緊接力棒 跑出新速度 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工大(科院)力量

發布時間:2024-08-05通訊員:齊軒平出處:宣傳部(新聞中心)供稿審核人:閆勇責任編輯:王炯垚訪問量:1558

立高山之巔,方見大河奔涌;于群峰之上,更覺長風浩蕩。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7月5日,校(院)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精準把握新形勢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基本內涵和主要任務,立足校(院)實際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并從“全力構建全鏈條科技創新體系、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力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良好氛圍”等方面謀劃實效舉措,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科技強國建設偉大號召,邁出以高水平大學建設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堅實步伐。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省委書記林武指出,山東要實現“走在前、挑大梁”,科技創新必須“打頭陣”。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是黨和國家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提出的宏偉奮斗目標,更是每一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者必須肩負的崇高使命和艱巨責任。歷史和現實的接力棒,都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校(院)作為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研究型大學、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全省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更要立足自身優勢、搶抓發展機遇,挺膺擔當、躬身入局,深度融入國家和全省科技創新戰略布局,以服務體現價值、以貢獻贏得支持,握緊“接力棒”、跑出“新速度”,蓄力起步、明確方向、提速穩跑、加速超越,為科技強國建設貢獻工大(科院)力量。


跑出新速度,蓄力起步是基礎。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跼。越是目標宏偉,越要提高戰略思維、堅持長遠眼光;越是任務艱巨,越要打牢發展基礎、夯實事業根基。近年來,校(院)立足“四個面向”,堅持“立地頂天”,積極融入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牽頭建設國家級平臺11個,省部級重點科研平臺70余個,打造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生物基材料與綠色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之重器。出臺支撐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海洋強省、數字強省等實施方案,為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科教力量。堅持做“有用的科研”,聚力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激光綠色清洗技術及裝備創新成果打破了國外對于高平均功率、高能量清洗用激光技術的壟斷,納米生物傳感器產業化項目實現了傳感器標準化制造,氣凝膠超級絕熱材料產業化項目打造了山東首家專業氣凝膠材料生產線等,填補了一系列國內省內空白;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1項,國家重點研發課題30余項,牽頭獲國家科技獎勵4項,年科研經費突破12億元,與40多個地方政府和100多個龍頭企業建立科技合作關系,服務支撐能力和重大創新優勢進一步凸顯。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始終堅持“科技創新是最大優勢”,潛心研究、集智攻關、勇攀高峰的結果,更是我們進一步創新驅動發展、更好地助力科技強國建設的厚重基礎和堅實底氣。


跑出新速度,明確方向是根本。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方向是行動的指南。創新是一個老話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要創新是“必選項”,會創新才是“金鑰匙”。只顧低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只知閉門造車而不知社會需求,只限單打獨斗而非團隊作戰,勢必會事倍功半、甚至功虧一簣。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沒有找準發力方向,沒有把握科技創新的客觀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洞察科技發展大勢,深刻審視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實踐,系統提出“八個堅持”的重要經驗,為做好新時代科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更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入領會“八個堅持”的內涵要義和實踐要求,找準科技創新的正確“打開方式”。既要精準把握當今科技發展的大方向,又要堅持以我為主、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既要緊跟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需求,又要立足自身特色優勢,明確校(院)“有什么、能干什么、能干成什么”,進一步找準坐標定位、明確發力空間、錨定任務重點、完善創新體系,真正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產出重大成果,切實把科技創新比較優勢轉化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全面勝勢。


跑出新速度,提速穩跑是核心。秉綱而目自張,執本則末自從??萍紕撔率且粋€復雜的系統工作,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才能提綱挈領、事半功倍。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不斷突破人類認知邊界。高技術領域成為國際競爭的最前沿和主戰場,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面對新使命新任務,我們要堅持創新引領、銳意突破,用好校(院)科技、教育雙輪驅動體制優勢,瞄準未來領域超前布局、聚焦重點領域靶向發力、立足特色領域積厚成勢,持續提升創新創造能力,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要全力構建全鏈條科技創新體系。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推進有價值的產出,持續深化科研改革、理順組織體系、優化科研范式,全面夯實基礎研究根基,不斷強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科學布局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進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落地等各環節有效銜接、協同配合,力爭產出一系列高質量研究成果。要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堅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聚焦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快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助力產業優化升級。要持續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大力實施“一學科一產業、一學部(學院)一鏈主、一團隊一項目”,扎實開展“百校萬企萬師雙進”行動,加大與地方、企業、大院大所等戰略合作與聯合攻關,力爭解決一批產業中的基礎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更多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能。要全力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良好氛圍。創新活力,源自良好的創新生態。良好的科研組織體系、科學的考核評價標準,是營造創新生態的源頭活水。要堅持“破四維”與“立新標”相結合,加大科技投入和服務保障,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構建符合科研活動規律的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以貢獻為導向又兼顧公平的分類評價機制,探索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分配制度,不斷深化職稱評聘、崗位管理等制度改革,拓寬人才成長發展渠道,切實營造寬松公平、人心思上、活力充沛的干事創業環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讓創新創造活力在校(院)充分涌流、競相迸發。


跑出新速度,加速超越是關鍵。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任何偉大的目標都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萍紕撔乱嗳缒嫠兄?,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nbsp;教育、科技、人才具有不可割裂的內在關聯性,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創新人才正是教育的重要產出、科技的關鍵支撐。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要素,學科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落實是夯實發展成效的根本保證。要堅持“贏在人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比瞬攀球寗涌萍紕撔碌暮诵膭恿?,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新興產業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研發,都需要人才來支撐和實現。我們要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健全人才引培留用機制,堅持“引就引高層次、育就要見成效”,切實從科研最前沿、實踐第一線發現和培育戰略人才力量,扎實推進青年卓越人才培育計劃,持續深化對青年創新人才的托舉培養,真正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最大化激發人才集聚效應和創新活力。要堅持“贏在學科”。學科專業不僅是人才培養的重要載體,也是科技創新的關鍵支撐,更是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能。我們要始終把學科建設作為龍頭抓手,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發揮科教協同育人優勢,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積極構建以計算學科、輕工學科等龍頭學科為牽引的雁陣式學科建設格局,全面打造多學科培養、項目制訓練、多元化評價的育人體系,加快培養急需緊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堅持“贏在暑假”。莫向光陰惰寸功。這個暑假既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推進校(院)綜合改革的重要時段,又是總結梳理上半年工作進展、謀劃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的關鍵節點;既是學習充電、提升本領、潛心研究的黃金時期,又是深化校地校企溝通交流、加快推進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時機。當前,校(院)正處在蓄勢待發、爬坡過坎、追身進位的關鍵階段,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發展不等人。面對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激烈競爭態勢,我們要搶抓暑假有利時機,只爭朝夕、加壓奮進、狠抓落實,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責任感和危機感,唯星必摘、唯旗必奪、唯分必爭、事爭一流,加快推進全年任務指標落地見效,奮力推動校(院)內涵發展、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十年磨一劍,出鞘必鋒芒。實現宏偉藍圖,科技有著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建設科技強國,“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教育科技戰線重任在肩、使命光榮。沉甸甸的接力棒蘊含著崢嶸歲月凝聚的時代偉力,新征程跑出屬于“工大(科院)”的新速度更要靠我們自己。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奮發有為、開拓進取,持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社會水平,為加快推進科技強國建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挺膺使命擔當、作出應有貢獻。

工大要聞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_久久久久久久久熟女AV_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_色婷婷亚洲精品天天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