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麥凱院士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JACI》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4-04-10通訊員:出處:宣傳部(新聞中心)供稿審核人:責任編輯:訪問量:517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藥學院的名譽院長查爾斯·麥凱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腸道微生態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理論進展。該研究成果以“Highmetabolite concentrations in portal venous blood as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microbiota effects on the immune system and Western diseases”為題,成功發表在美國過敏、哮喘和免疫學學會(AAAAI)旗下頂級期刊《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Immunology》(IF:14.29,中科院1區),標志著校(院)在該領域的研究實力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該團隊通過對門靜脈循環系統內代謝產物的深度探究,揭示了腸道細菌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SCFAs)在門靜脈循環中存在顯著的高濃度現象,并以此為核心構建了“免疫基調”理論,為解析腸道菌群如何調控免疫系統進而影響西式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


短鏈脂肪酸作為腸道菌群發酵膳食纖維產生的主要代謝產物,對于維護腸道健康、強化腸道屏障功能、抗炎反應及促進免疫細胞分化等生理過程具有關鍵作用。研究團隊特別關注到,在連接腸道與肝臟的門靜脈循環系統,尤其是在結腸腸系膜小血管中,短鏈脂肪酸呈現出異常高的濃度。實驗表明,僅僅短暫采取低膳食纖維飲食,就足以顯著降低門靜脈循環系統內的短鏈脂肪酸濃度。據此,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了“免疫基調”理論,認為在免疫細胞經門靜脈系統循環過程中,會被短鏈脂肪酸等代謝產物“馴化”,而短鏈脂肪酸的缺乏可能會引發免疫細胞向炎癥性偏移,這一變化可能是由于G蛋白偶聯受體(GPCR)激活不足或組蛋白去乙?;福℉DAC)抑制作用喪失所致。這種炎癥性免疫細胞隨后遷移至腸道以外的外周器官,如大腦、肺和腎臟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諸如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種西式慢性疾病的發生。


此項研究成果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腸道菌群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機制的認識,更為揭示西式慢性疾病的發病原理提供了嶄新的理論依據。論文的第一作者王泉博博士表示:“本次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代謝產物通過血液循環中的免疫細胞介導,對機體外周器官生理機能產生深遠影響的可能性,為預防和治療西式慢性疾病開辟了全新的研究路徑。未來,團隊將繼續致力于挖掘腸道微生態與人體健康的深層次聯系,推動短鏈脂肪酸相關藥物的研發,以期在人類健康事業的道路上取得更加卓越的成就?!?/p>



此次科研突破再次彰顯校(院)在微生物與免疫學研究領域的前沿地位和持續創新能力,預示著校(院)將在推動全球健康科學研究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鏈接:https://www.jacionline.org/article/S0091-6749(23)01477-X/fulltext


學術科研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_久久久久久久久熟女AV_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_色婷婷亚洲精品天天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