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作序,萬物和鳴。和煦的春風,拂過冰雪消融的大地,喚醒一個冬日的沉寂,帶來溫暖的春日氣息;躍動的晨曦,和著學生返校歸來的腳步,吟唱熱情洋溢的青春節拍,律動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歡迎回家”“你的到來,是這個春天的小歡喜”“許久不見,十分想念,歡迎同學們回家”……校(院)2024年春季學期學生返校報到,“回家”成為主旋律。校園主干道上,一條條暖心橫幅迎風招展,一輛輛“小白”公交往來穿梭,后勤人員、安保隊伍、志愿者團隊整裝待發、全力以赴,以最好的服務迎接學生“回家”;公寓樓里,各學部(學院)領導、學工隊伍、宿管人員等深入宿舍,問近況、拉家常,安全排查、檢修設備,為學生保駕護航;教學樓前,全體校(院)領導迎接學生返校上課,親切詢問學生假期學習生活情況,督導檢查各校區教學準備、教學保障以及教師到崗情況,與師生同上“開學第一課”。春暉無私,草木承澤。他們用家人般的關愛架起師生“連心橋”,用溫情踐行師者的初心與擔當,用行動展現工大(科院)的情懷與溫度,生動詮釋校(院)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定格一幕幕感人瞬間。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苯逃菄野l展的基石,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教育事業更涉及千家萬戶,每位學生都承載著一個家庭的希望。以學生為中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具體體現,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念茲在茲,唯此為大。近年來,校(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工作理念融入辦學治校各領域全過程,多措并舉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服務水平,努力培養一流學生,造就一流人才。新學期干部培訓會上,校(院)黨委書記吳衍濤明確要求,“各部門單位要持續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學生急難愁盼,高質高效做好開學前各項準備工作,努力營造學生‘放假返鄉是回家、開學返校也是回家’的校(院)文化;廣大教職員工要像迎接自己孩子回家一樣,迎接學生返校開學,真正讓學生高興而來、安心學習,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并提出“積極籌措資源,全力改善學生住宿條件,解決體育場所不足”等務實舉措;校(院)長段培永要求,“優化學生管理服務,開展‘學風建設年’系列活動,深入落實就業民生工程,助力學生全面發展”,這都為我們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面對現代化強國建設賦予教育的使命任務,我們要心懷“國之大者”,全面夯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堅持問題意識、目標導向,將學生滿意為目標的“準星”瞄準人才培養的“靶心”,以實干推動教育,用實績服務學生,提升學生在?!靶腋8小薄皻w屬感”,用心用情用智打造家園式校園,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成才。
以學生為中心,要“用心”服務。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要用愛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通過真情、真心、真誠拉近同學生的距離,滋潤學生的心田”?!皩⑿谋刃摹狈侥堋靶男南嘤 ?,只有始終踐行教育初心,始終以“師者心”對“學生心”,才能真正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明白學生,才能讓學生切身感受來自學校的關心愛護,體會到家的溫暖。用心,是王軍成院士專注科研攻關之際仍心系學生,在百忙之中從青島趕赴長清校區,面對面為學生送上新年祝福;用心,是王玲老師設立特困生救助基金,為200余名困難學子繼續學業、追求夢想撐起了一片晴天;用心,是雪后第一時間清理掉校園道路上的積雪、是為考研學子送上加油福袋、是開學典禮上給過生日學生定做蛋糕……“走心”的舉措最暖心,“有愛”的校園更像家。師者父母心,桃李不言情。我們要始終“用心”,以父母之心守護學生,聚焦急難愁盼,及時回應關切,辦好民生實事,扎實做好教育教學和綜合服務保障工作,為學生營造優質學習生活和成長環境。
以學生為中心,要“用情”動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扒椤笔沁B接教育者和學生的紐帶與橋梁,在高校工作中運用“情感教育”,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只有“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用情,是校(院)領導深入班級、深入課堂、深入宿舍,給學生講“思政大課”,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為學生解疑釋惑;用情,是校(院)重視典禮育人,結合開學、畢業等重要節點,精心設計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溫馨感人的典儀活動,讓學生在“儀式感”中感悟“歸屬感”和“幸福感”;用情,是校(院)深化資助育人,深入推進“彩虹”資助育人工程,全力打造“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資助育人體系,資助與育人并舉,扶智與扶志并行,切實為學生解除“后顧之憂”。用情,是校(院)推進文化育人,設計文化校歷,開展暖心文化活動,開展黃河文化進校園,創建“1365”實踐育人模式,全面打造富有時代特色的科教融合文化譜系,強化學生文化“認同感”和“體驗感”。一枝一葉總關情,我們要始終“用情”,情系學生、至真至誠,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豐富育人模式,創設教育情境,搭建實效載體,讓學生浸潤其中,潛移默化受到感染和熏陶,自覺主動成長成才。
以學生為中心,要“用智”創新。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教育數字化、智能化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更是高校事業發展的新型驅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毙#ㄔ海┏掷m強化數字校園建設,精心打造“一網通”綜合服務平臺、智慧公寓系統、“濟南e警通”自助服務、多媒體智慧教室、智慧食堂……以“數”賦能,以“智”提質,把“暖心服務”送到師生“掌心”,讓師生獲得“一站式”辦事體驗,享受“一體化”校園管理,為事業發展和綜合治理插上“智慧翅膀”。革故鼎新,踵事增華。我們要“用智”創新,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創新,建強用好智慧服務平臺,打造師生黏合度高、交互性強、反饋及時、評價精準的智慧助手,真正以數據“優跑”實現師生“少跑”,切實提升校園管理服務智慧化水平。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校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我們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切實把愛和溫暖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持續增強學生以校為家、愛校護校榮校的主人翁意識,匯聚推動校(院)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和澎湃動力,為高水平大學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讓我們踏著春天的韻律,帶著家人的關切,滿懷美好的憧憬,一起向未來進發,共同追尋屬于我們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