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月19日,校(院)黨委會專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傳達學習全國、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有關要求,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工業化重要論述所蘊含的新內涵新觀點新論斷,結合實際研究貫徹落實舉措。校(院)黨委書記吳衍濤從“全力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全力優化專業學科布局、全力支撐產業高質發展、全力強化優秀人才供給”等方面作了總體部署,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支撐服務山東新型工業化建設實施方案》,全面吹響校(院)服務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行動號角。
山雄有脊,房固賴梁。工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主引擎”。新型工業化是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肩負著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使命,承擔著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高校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這一重要戰略的實施離不開高等教育資源的支持。
大勢如潮,大道如砥。推進新型工業化,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出發,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更是大勢所趨、使命所系、機遇所在。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校(院)作為全省唯一以“工業”命名的大學,山東省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也是全省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必須心懷“國之大者”,搶抓重大機遇,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優勢,持續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始終堅守工業本色、擦亮工業底色、做強工業特色,躬身入局、積極作為,全力在推進新型工業化、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中彰顯工大(科院)擔當、貢獻智慧力量。
彰顯擔當、貢獻力量,必須全力提升基礎研究能力。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萍紕撔率切滦凸I化的重要引擎和內在要求,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弊鳛槿∈准铱平倘诤蠁挝?,我們要始終堅持“四個面向”,錨定國家、全省戰略需求,積極開展有組織的科研、推進有價值的產出,凝練一批有優勢、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引育一批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基礎研究項目,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源頭供給水平,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更好地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充分發揮校(院)體制和平臺優勢,高標準建設好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激發超算中心等各類主體科技創新活力,持續深化與地方、企業、大院大所等戰略合作與聯合攻關,積極開展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解決一批產業中的基礎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難題,切實將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彰顯擔當、貢獻力量,必須全力優化專業學科布局。夯基壘臺,積厚成勢。學科建設是立校之本、發展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全面提升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學科專業不僅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也是科技創新的關鍵支撐,更是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動能。學科專業只有與經濟社會發展高度契合,才能更好服務新型工業化建設。要圍繞主戰略主定位,積極適應國家、山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需要,著力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推動學科建設規劃、學位授權點布局與專業建設協調發展,圍繞新型工業化建設需求,打造重點學科專業集群。要加大學科專業優化調整力度,主動對接山東“十強產業”,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打造特色優勢亮點,激發學科發展內生動力,及時淘汰落后學科專業、升級傳統優勢專業、布局新興交叉專業,全力構建重點突出、相互支撐、協調發展、梯次分明的“雁陣式”學科專業發展體系。
彰顯擔當、貢獻力量,必須全力支撐產業高質發展。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新型工業化是以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工業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做強產業的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我們要立足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政治,精準把握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發展趨勢,持續強化需求導向、結果導向、市場導向,切實服務支撐產業發展。要立足校(院)特色優勢,在傳統產業領域,強化技術攻關,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在新興產業領域,強化科技創新,推動構建新質生產力,助力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在未來產業領域,持續發揮超算中心平臺優勢,賦能產業數字化進程。要主動對接企業需求,持續強化與龍頭企業、鏈主企業深度合作,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有效銜接,真正做到讓技術找得到產業、讓產業找得到企業、讓企業找得到高校,持續推動科技成果精準支撐產業發展,切實在加快山東新型工業化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
彰顯擔當、貢獻力量,必須全力強化優秀人才供給。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比瞬攀球寗有滦凸I化的核心動力,“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戰略新興產業的持續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的研發,都需要人才來支撐和實現。面對新使命新任務,我們要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化對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持續強化高層次人才精準引育,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切實培育一批國家級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推動人才入前沿、到主戰場,持續激發人才活力,全面凝聚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和人才勢能,奏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鏗鏘樂章,更好服務支撐全省“十強產業”發展。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發展視角把握人才培養規律,充分發揮科教產協同育人優勢,加快構建服務國家急需、具有工大(科院)風格、科教產深度融合的精準育人體系,著力培養更多“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應用型人才”,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更加強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大潮已經起勢,會當中流擊水。新型工業化是一個新坐標,更是一項系統性、戰略性工程,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我們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嚴格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錨定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這一目標,充分發揮校(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優勢,搶抓新型工業化建設這一重大契機,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拉升工作標桿、找準目標方向,亮出“奔跑者”的姿態、扛好“奮斗者”的擔當,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篤行實干的工作作風,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實踐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