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山東省教育廳官網刊發校(院)通訊稿《齊魯工業大學:“四維”融合,助力師德師能雙向提升》,全文如下: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加強黨對教師工作的領導,從體制機制、教育評價、培訓內容、培訓隊伍等四個維度系統推進黨建和業務相融合,構建師德師能雙向提升培訓體系,實現高校教師師德師能雙向提升。
優化頂層設計,實現機制融合。面對新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對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提出的新要求,校(院)不斷優化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教師思想引領和服務發展。一是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與教師發展中心合署設置。充分發揮部門優勢,將黨建與業務工作融合考慮、統籌設計、一體實施。二是制定出臺10個制度文件,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統籌開展教師思政教育與能力提升培訓工作,在崗前培訓、青年教師培訓、繼續教育學時認定、師德考核等各個方面,進行融合設計。三是對標校(院)全面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不斷提高教師團隊合作與運維能力,培養和提高職業規劃能力,將教師單一的崗位技能拓展為綜合職業能力,推進教師個人發展目標與校(院)發展目標有機融合。
探索師德考核,實現評價融合。出臺《關于教職工師德師風綜合評價指導意見》,將師德單列評價,構建了一套“全員分類型分層次多元化”的高校師德師風綜合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堅持綜合評價,將教師基本素養和教學實績納入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包括基本規范、課程思政、工作素養和工作實績等四個部分。在該指標體系指導下,各二級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制訂符合自身特色的三級指標體系,初步形成了一套具有學校特色的師德師風綜合評價體系,將師德師風評價落到實處,為順利推進各項工作提供了完備的制度保障和有力抓手。
堅持培訓思政,實現內容融合。提出培訓思政理念,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師發展培訓各階段,構建教師終身發展體系,實現培訓內容全員全程全方位融合。一是針對新入職員工,在能力提升培訓中,融入思政教育、師德師風、意識形態、統戰廉政等內容,把好教師“入口關”;二是針對青年教師,制定《青年教師培訓工作實施辦法》,以師德師風為核心,重點培育青年教師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能力和教學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研究生新導師能力、科研和創新能力、國際合作和交流能力、組織和團隊領導能力,打造“一核心六邊形”全能“戰師”;三是針對老教師,為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滿30年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與青年教學科研教師代表座談交流,表彰他們勇于擔當、攻堅克難、不忘初心、忠于使命的辛勤耕耘,激發廣大年輕教師投身教育科研事業,潛心教書育人的行動自覺;四是貫徹終身學習理念,出臺《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時認定管理辦法》,規定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學時每年累計不少于90學時,同時明確了培訓內容和認定辦法。
發揮榜樣引領,實現隊伍融合。建立師德和師能兩支校本培訓師隊伍,通過協同建設,逐步實現兩支隊伍融合統一。一是建設師德師風培訓師隊伍。開展最美教師選樹活動,每年選樹10名最美教師。選派最美教師參加師德培訓和涵養研修,依托最美教師建立師德師風培訓師隊伍,在全校(院)開展“培訓歸來話師德”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強化師德涵養。二是建設教學技能培訓師隊伍。選派省級及以上獲獎的教師參加ISW(教學技能工作坊)和FDW(教學技能工作坊引導員)培訓并獲得國際認證證書,依托13位獲得FDW國際認證的教師組建教學技能培訓師隊伍,自主設計并實施了教師教學能力進階工作坊、新入職員工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坊等,以點帶線帶面全面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教師隊伍建設整體水平。三是能力協同發展,推進兩支隊伍融合。提高最美教師教學能力,選派部分師德培訓師參加教學技能工作坊培訓并取得證書;加強教學技能培訓師師德涵養,通過專題培訓、午間沙龍、學習研討、研修班等多種形式,提升隊伍思政水平,堅定理想信念。
通過“四維融合”,學校逐步構建了師德師能雙向培訓體系,近兩年,組織實施相關培訓活動72場次,培訓教師累計達19000余人次,取得以德促能、以能育德實效,校(院)教師連續兩年獲評省教書育人楷模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