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山東省教育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會議傳達學習2023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來山東調研時的指示要求,系統總結2022年度全省教育工作,深入分析當前形勢,對2023年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省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李明出席會議并講話。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王英龍作為現場發言的高校代表之一作了題為《科教產全鏈條融合創新 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交流發言。
近年來,學校(科學院)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積極推進科教融合改革攻堅,探索出一條科教產全鏈條的科技創新新路徑、人才培養新模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一是以問題為導向,構建全譜系應用基礎研究體系。高水平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基礎科學研究中心、省重點實驗室等各層級基礎研究平臺。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培育力度,立項193項“培新、培優、培英”等培育項目,開展有目的的應用基礎研究;全面推廣基礎研究經費“包干制”,釋放創新活力。二是以需求為引領,形成高效的關鍵技術研發體系。面向經濟主戰場,建設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源與環境光纖智能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平臺,助推綠色低碳、海洋強省、數字強省建設。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深度參與嶗山國家實驗室建設,開展海洋傳感器研究,積極參與鵬城國家實驗室建設,開展算力網絡研究和建設。組建緊密型研究團隊,瞄準產業實際需求,校(院)內通過“揭榜制”方式組織實施重大科研任務。三是以應用為目標,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經省政府批準,整合劃轉省科學院所屬30余家企業組建省管一級國企——山東科創集團,由校(院)代管。依托山東科創集團構建“研發+中試+產業化”一體成果轉化機制,形成“科技+金融(資本)+產業”成果轉化模式,建設全鏈條創新服務平臺。牽頭十余家知名高校院所、省屬企業發起成立“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構建服務于全省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戰略科創企業集群培育的生態系統。四是以育人為初心,構建科教產深度融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科教融合,科研資源支撐教學水平提升;強化產教融合,實現“產學研用創”一體化培養;堅持科教產協同推進,打造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科教融合以來,作為山東省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校(院)黨委多次在全省重要會議上作交流發言,這既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校(院)事業發展的肯定,也增強了全校(院)師生員工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的信心和決心。下一步,校(院)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優勢,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加快凝練辦學特色,著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以高質量的科研創新成果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為我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