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6日,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56位科學家獲此殊榮。我校皮革92級校友、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院長龐思平教授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龐思平,1996年畢業于齊魯工業大學皮革專業,2002年博士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后留校任教,主要從事含能材料設計、合成及應用研究工作,在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對籠形結構、多氮雜等含能新結構的合成方法及儲能原理深入研究,提出了籠形高能量密度材料新概念及原理,突破了傳統平面高能材料能量難以提高的瓶頸,多項研究成果發表在《JACS》《Angew Chem》等國際著名期刊上。
工作中,龐思平一方面積極參加老教授的課題,向他們學習理論知識,同時還通過項目了解國內該領域現狀,尋找空白點。在技術層面,為了最大程度提高炸藥的能量水平,將高能炸藥的能量密度、爆速、猛度、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等各類指標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龐思平及其團隊注重原始創新,潛心取關基礎研究,右CL-20 的原理、機理、結構、方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在國際期刊發表的160余篇論文和超千次的正面引述,使得龐思平和他的團隊多次獲得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2015年獲得國防科技進步獎特等獎,2016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在全部56名獲獎人中,高校占比達到半數,其余科學家來自中國科學院、國有企業以及其他單位。高校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各有2人獲獎,電子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湖南大學等10多所知名高校各有1名科學家獲獎。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共同捐資港幣4億元,于1994年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公益性科技獎勵基金,旨在獎勵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國科學家,促進我國科技創新進步與發展。這一獎項設置24年來,已遴選獎勵優秀科學家、工程師和產業領軍人才1306人,其中兩院院士超過8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