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報告題目:預測控制的基本原理與性能分析
報告人:丁寶蒼,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報告時間:2018年8月31日上午9點
報告地點:3號教學樓(機電樓)B203會議室
報告人簡介:
丁寶蒼,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院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余篇,并被SCI他引700余次。作為負責人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0余項科研項目。獲得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1)、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3)、Asian J Control最佳論文獎等。出版《工業預測控制》等預測控制專著5部。長期從事預測控制研究,同時研究模糊控制、網絡控制、分布式控制、過程系統先進控制、進化理論和算法、過程系統建模等。
報告內容簡介:工業預測控制(MPC)產生于1970s,在工程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成為流程過程先進控制的代表。1990s前后,人們開始將1970s就已經產生的一些反饋控制方法合并為MPC理論,逐漸發展出一套漂亮的MPC綜合理論。但是,這些綜合理論始終未能涵蓋工業MPC算法。是什么造成了工業MPC實際算法與MPC理論研究的脫節?是因為其過于具有啟發性而不能展現出漂亮的理論,過于簡單而不值得研究,過于復雜而難以研究,抑或是具有商業保密性而不為學者所知?報告從辯證的角度,試圖回答以上問題,并提出觀點和看法。
(二)報告題目:大型空分裝置的自動變負荷協同優化控制
報告人:鄒濤,研究員,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報告時間:2018年8月31日上午10點
報告地點:3號教學樓(機電樓)B203會議室
報告人簡介:
鄒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過程控制領域的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工業實時優化(RTO)與先進過程控制(APC)。曾在國際先進過程控制軟件供應商Aspentech 公司任職,參與該公司的先控軟件研發項目,具有較為豐富的過程優化與控制技術研發經驗。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發表SCI、EI論文60余篇,撰寫了預測控制領域學術專著《模型預測控制工程應用導論》。在國內,率先系統地提出了雙層結構預測控制理論與方法,設計出完整的模型預測控制軟件開發技術路線,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預測控制軟件平臺,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度分別設計實施了某公司大型空分裝置、某公司乙烯裂解爐先進過程控制項目并取得成功。在2018年第29屆中國過程控制會議上張鐘俊院士優秀論文獎。
報告內容簡介:針對強耦合高度非線性的大型空分裝置設計了一種基于雙層結構預測控制的自動變負荷協同優化控制系統.針對制氧系統的高度耦合問題,提出一種基于弱耦合結構和被控變量優先級的魯棒控制策略:合理設置被控變量優先級,基于結構分析建立弱耦合模型,形成強魯棒性操作點優化策略,簡化了系統結構,提高了控制器魯棒性和系統優化可行性.針對大范圍工況變化時的強非線性問題,提出一種增量式負荷平衡計算方法:基于神經網絡回歸得到空壓機流量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采用增量式漸進算法計算空氣流量目標值,有效提高了系統協同變負荷能力.工程應用效果驗證了所提策略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歡迎廣大師生積極參加!
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2018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