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山東輕工業學院大三學生陳博文從第100屆廣交會上回到學校,放下筆記本電腦,卸下領帶正裝,換上休閑服,身份從公司部門經理恢復為學生。從去年10月到現在,陳博文已參加了三屆廣交會。按照參加每屆廣交會需要10天時間,在校每天有5節課計算,陳博文缺課總數已達到學校勸退標準。
今年21歲的青島小伙陳博文,2004年考入山東輕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對他來說,大學學習相對輕松,每學期都能獲得學校獎學金。因此,大一下學期,對外貿生意頗有興趣的他,經父母推薦到一家外貿公司實習?,F在他的客戶多是北歐、南美地區經營抽紗制品的“老外”,由于時差的原因,陳博文有時要晚上10點多在網上跟他們交易。他做的生意一般是四五萬美元,最大的一筆10萬美元。由于表現出色,陳博文盡管還是學生,已代表公司參加了三屆廣交會,并成為公司貿易三部副經理,領著不菲的月薪。
陳博文說,通過在外貿公司工作,以及到廣交會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處理問題能力等多方面素質都得到了提升,書本上看似抽象的理論在實際工作得到應用。而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還可以及時在學校學習中查漏補缺。比如今年6月份,出于工作需要,他又拿下了BEC(劍橋商務英語)二級證書。這種課業與實踐相互交融的學習方式,讓他領略了學習的樂趣。山東輕工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經管學院,像陳博文這樣的學生不少于30人。
不過,這種學習方式也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那位負責人表示,為了保證正常教學,學校制訂了很多規章制度,比如學生累計50節課不參加課堂學習將被勸退。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現在企業招聘大都要求學生有工作經驗,學生要有工作經驗就得參加各種生產經營實踐??墒菍W校統一安排的實習,往往由于人數太多、安排不太切實際等原因,學生得不到應有鍛煉。
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采取了“疏”的辦法,對這些“大學生經理”變通處理。學生本人如有實踐機會,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學校會開“綠燈”。比如,陳博文在校期間參加的社會工作,將被作為社會實踐直接獲得實踐學分,學校將免除其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環節。
據了解,為了讓大學生在畢業之前就具備社會實踐經驗,我省不少高校紛紛出臺規定,要求在校大學生不僅要修滿理論課時學分,而且要修滿社會實踐學分才能畢業,這不僅僅包括學期實習和畢業實習。在目前教學管理體制基本不變的情況下,部分高校利用社會實踐學分“疏通”學生創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