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進步獎捧得的背后――訪山東輕工業學院院長陳嘉川
走進山東輕工業學院的校園,主廣場古樸渾厚的泰山石,迎風挺立的銀杏樹,整齊的教學樓,濃郁的花草香,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它濃厚的文化氣息。短短幾年,從學校規模、師資隊伍到科研教學、人才培養,每一個了解輕院的人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巨變。
在寬敞明亮的辦公室里,我們見到了陳嘉川院長,儒雅的他頗具學者風范。當和他面對面聊起來之后,你很快就會發現,他言談樸實,不事夸張,卻時時透射出理想的火花。他那縝密的邏輯思維和務實的作風,如汩汩細流,在不經意間輕柔地流入你的心田。
以人為本,用尊重贏得尊重
?。保梗叮材瓿錾年惣未ㄊ巧綎|諸城人,從小就善于思考,自學能力特別強。也正是靠這股凡事多思考、多動腦的“勁兒”,升入高中后,他只用了一年就自學完成了全部的課程。高一結束,16歲的他考入了山東輕工業學院制漿造紙工程專業,1982年留校任教。一路走來,如今已是一院之長。
學習于此,工作于此,從一名普通的教師到一院之長,可以說,陳嘉川算得上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輕院人。與輕院的不解之緣使他對學校的感情很深,也更能夠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使管理工作愈加得心應手。
談起他的管理風格,陳嘉川只用了簡短的四個字來概括:“以人為本”。他說,學校的發展要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同時要有一個好的管理團隊,更要依靠廣大教職工的支持。他選擇用尊重去贏得尊重,給下屬足夠的工作空間,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廣大教職工。“對待犯了錯誤的下屬,我也是會嚴肅批評的。”身材并不魁偉的陳嘉川笑著說,“我不喜歡那種粗暴的方式,我更喜歡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無論是擔任系里的領導,還是學院的院長,陳嘉川的這種管理思路贏得了學院廣大教職工的心,在2003年,他被學校教職工推選為山東輕工業學院的院長。
在輕院人眼里,他不僅是一個好院長,一個好博導,更是管理團隊中的好領路人,同事眼中的好伙伴。能在這樣一位杰出的院長領導下工作,不少人認為,這實在是件很幸運的事。
創新模式,用服務贏得支持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大學之大,大師之謂也。一個地方高校,需要大師,更需要大思想。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到輕院,同時為學校的教職工創造一個有利的學術氛圍,善于思考的陳嘉川決定從科研經費上下功夫,為學校爭取更多的科研經費,開墾出一片培養大師的土壤。他大膽提出了“用服務求支持”的思路,依托山東省輕工行業優勢,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求得企業在科研經費上的支持。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他不斷為企業創造奇跡,用實力贏得了企業的贊賞和信任。自他2003年上任以來,學校的科研經費增長一年上一個大臺階。2007年,學校的科研經費已經從原來的每年三、四百萬增加到四千萬。
為了能夠培養這種創新的學術氛圍,陳嘉川身體力行。作為一名學者型的院長,他選擇在工作之余,利用休息的時間,研究自己的學問。盡管時間有限,但自學能力強的他在學術上也取得了累累碩果:作為項目負責人,陳嘉川連續主持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并承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省部級重大科級專項、科學基金項目、攻關項目等研究課題10余項。“草漿的生物預漂白和酶法改進技術”項目獲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廢紙生產高檔低定量彩印新聞紙”項目獲2006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一名大學校長,陳嘉川選擇先樹木后樹人,用輕院這棵樹的土壤哺育人、用樹的精神沐浴人,讓思想的源泉澆灌輕院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