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畢業還有很長一段時間,許多高校的大四學生已經在為找工作開始忙碌了。但山東輕工業學院環境科學專業大四的學生張銀新卻不著急,他雖然還是在校學生,卻在省內的幾家企業被稱為“張工”,并且希望他畢業后能去工作。
著眼于提高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山東輕工學院,大學生入校不久就能和教授級的老師一起做課題。張銀新在大二第一學期初,和其他十幾名同學被選進蔣文強教授的實驗室,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然后到企業,在生產現場學習、領會、實踐。大三暑假的時候,蔣老師帶他到了沾化的一家化工廠,讓他獨立調試該廠的污水處理系統。張銀新現場調研取樣,在實驗室從小試做到中試再到最終調試污水達標,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圓滿完成了任務。在近兩年的時間,張銀新已幫幾家企業解決了數十個技術難題,取得了一批技術成果。
像張銀新一樣在校期間就有科研成果的大學生,山東輕工學院還有很多。近3年來,該校學生共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172項。其中輕化學院洪衛的《電化學固定化微生物聯合深度處理造紙廢水的研究》,榮獲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并作為山東省惟一的代表參加了在復旦大學舉行的“ 挑戰學子”科技成果轉讓推介會,當場就有多家企業和他商談合作意向。
“學工科的不能脫離生產實際”,已經成為山東輕工學院老師的共識。在課堂上,他們把這一理念傳達給學生。課本的知識學生可以自學,更多的知識則來自教師正在做的實例,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懂得:企業才是獲取知識和實踐應用的更大課堂。
正是由于實踐能力較強,山東輕工學院的畢業生深受企業的青睞,歷年就業率均達 93% 以上,制漿造紙工程、生物工程、皮革工程、機械制造工程等專業的畢業生長期供不應求。
皮革工程是該校的特色專業,由于畢業生供不應求,每年都會有省內外的幾十家皮革企業早早地來?!皳尅碑厴I生,但往往不能如愿招滿。為了增加吸引力,有多家企業還在學校設立皮革專項獎學金,由于企業獎學金較多,幾乎全班同學都能拿到,有的同學依靠獎學金,完全可以支付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
山東輕工學院院長陳嘉川教授說,學院作為山東惟一的一所輕工類大學,就是要著眼于社會和企業需求,培養既有創新精神又有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企業是最實際的。只要給企業解決了技術難題,為企業增加了效益,企業就會信任你,支持你。
為了能把服務企業的優良傳統保持下去,山東輕工學院規定,新進的專業老師必須先到企業鍛煉,盡快了解生產實際,抓住一個企業,進入一個行業。
而企業在聘用山東輕工學院的學生后,普遍評價是:實踐能力較強,能夠很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這是由于學生尚未走出校門就熟悉了企業生產的流程、特點等,走上工作崗位后馬上就能進入角色,容易成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和管理者。
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造就了輕院獨特的“老總現象”。據不完全統計,建院32年來,從這兒走出的企業老總,就有 1000多位,其中不少都是省內外名企老總,如國內造紙行業排名第一的晨鳴紙業集團董事長陳洪國、總經理尹同遠,青島啤酒集團總裁孫明波、副總裁樊偉、總釀酒師董建軍,谷氨酸產量世界第一的阜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純、總經理王龍祥,皇明太陽能集團總裁范建厚,玻璃纖維產量亞洲第一的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穎等等。
校友成為企業老總后,又反哺母校,他們的企業成為吸收畢業生的重要渠道。在2007年該校舉辦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會上,有 20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了8300余個就業崗位,其中有 30% 就業崗位都是山東輕工學院校友提供的。
良好的就業率,吸引了更多高考生選擇山東輕工學院。近 5年來,該院的第一志愿錄取率始終保持在100%,為全省二批次院校中惟一的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