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報】最美勞動者 齊魯工業大學臧立華教授

發布時間:2013-05-02通訊員:出處:人員機構供稿審核人:責任編輯:訪問量:503

         4月26日,記者與山東輕工業學院的臧立華教授取得聯系時,他正在外地出差,一直到28日下午才能回來。而得知自己被評為山東省“最美勞動者”這一稱號,臧老師直呼“沒有想到”,最讓他感恩的,就是他所在的學術團隊11人的支持。而說起自己的科研成果,這個學術淵博的學者,打開了話匣子,用一個通俗的說法,他的科研成果主要在于利用這項新技術,讓那些冒著滾滾濃煙的煙囪,不再大肆排放,空氣中惡臭的氣味也變得不復存在。
                                             
                                                不經意的一句話
                                           成了臧立華的研究課題
  
      出生于1964年的臧立華,是山東輕工業學院輕化與環境工程學院的一名教授,也是山東省高校清潔生產與工業廢棄物處置及資源化重點實驗室負責人。記者與他見面時,他剛從外地的一家企業趕回來,而接下來的五一假期,他還要到外地進行企業調研,對于眾多味精等氨基酸生產企業來說,臧立華教授就是他們企業排污的一個大救星。
  
      說起自己做科研的經歷,臧立華坦言,這與11年前一家企業老總不經意的一句話有密切的關系。2002年夏天,臧立華去一家企業實習。在與企業管理者交流的過程中,老總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高溫蒸發過程中會產生惡臭污染物,對生產者和周邊群眾都會產生影響,不知怎么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提出,現場的其他人并沒有很在意,但卻引發了臧老師的思考。
                                               
                                               煙囪下面做實驗
                                          突破了污染治理的難關
  
      對于氨基酸生產企業的排污大煙囪,臧立華經常想,這樣的煙氣可以看作“飄浮在空氣中的油滴”,這一創新理論的提出,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基礎?!?br>  
      為了更真切地模擬實驗環境,臧立華和他的團隊在企業的煙囪下面臨時搭建了工棚,從煙囪中引出一根導管進行現場試驗,自己組裝實驗裝置。由于煙氣液化后具有強烈的腐蝕性,身上穿的衣服,也都被腐蝕出了一個個洞。
  
      經過數次實驗,臧立華終于找到了耐腐蝕的理想的非金屬材料作為裝置,這一科研成果也獲得了國家級的獎勵和認定。
  
      如今,我國氨基酸生產行業目前已有近80%的企業采用這一技術,韓國希杰公司等國外知名企業也采用了這一技術,現在這些企業高大聳立的煙囪已經不見了。
                                                  
                                              對獲獎感到意外
                                           更多感謝團隊的支持
  
      對于自己被評為山東省“最美勞動者”,臧立華教授連稱“沒想到,確實非常意外”。他認為,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靠團隊的力量,團隊里的11位老師,他們都非常優秀,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成員之間能夠形成互補,創新思想都得益于團隊成員的集體貢獻。另外,他的實驗室里還有十幾名研究生和十幾名本科生,他們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如今,臧立華教授成為環保領域的知名專家。但他始終認為,大學老師做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教學,讓企業了解企業生產實際和科技前沿,教給學生最新最先進的知識。為此,他結合自己的科研項目,專門為學生開設了一門創新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他就自己寫講義,把最新成果第一時間帶進課堂,教給學生。

媒體工大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_久久久久久久久熟女AV_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_色婷婷亚洲精品天天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