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山東輕工業學院“老總現象”透視

發布時間:2009-03-30通訊員:出處:人員機構供稿審核人:責任編輯:訪問量:849

        論校史,恰與改革開放同年;論層次,僅是省屬院校;論規模,學生人數剛過1.6萬;論師資,正副教授才滿400人。在強手林立的高校群中,它太不打眼了。

  雖說不打眼,卻不可小瞧――建院31年來,別的人才不說,單是企業老總,就有1000多位。若是小作坊式的企業老總,倒也不足為道,這些老總,不少都是好漢,不少背后都激蕩著一片創業

風云。既有國內名企老總,也有省內名企老總,如國內造紙行業排名第一的晨鳴紙業集團董事長陳洪國、總經理尹同遠,國內啤酒行業排名第一的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明波、副總裁樊偉、總釀酒師董建軍,谷氨酸產量世界第一的阜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純,中國太陽能第一品牌的皇明太陽能集團總裁范建厚,玻璃纖維產量亞洲第一的泰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穎等等,個個都名頭響亮。

  這個培養了1000多名老總的“老總孵化器”,就是山東輕工業學院;這個老總輩出的現象,被譽為輕院“老總現象”。

  山東是輕工業大省,輕工經濟總量居全國同行業第二位,經濟效益居全國第一位。山東輕工業學院對山東輕工業的貢獻巨大,改革開放以來,為山東輕工行業提供了大批科技成果,輸送了3萬多名畢業生。在數千家山東省輕工行業規模企業和12家省屬科研院所中,該校畢業生作為技術和管理骨干的主體,支撐起了山東輕工業的半壁江山,被譽為“山東輕工業人才的搖籃”。

既當學生又當老總

  在山東輕院,既當學生又當老總的人大有人在。

  山東輕工業學院畢業生鄭全冬,四年級的時候,在一年時間里先后創立了“同義通信”、“萬眾通信”兩家公司。不到半年,流動資金已近500萬元之多;市場營銷專業的李文博早在2004年的時候,不僅成了一家20多人商貿公司的老板,而且有了私家車。有的學生老總,臨近畢業的時候,不是和其他畢業生一樣去找工作,相反,他們擺出攤位招聘人才。

  院長陳嘉川,造紙專家,一個訥于言敏于行的人,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說,這些學生在大學時代就表現出強烈的創業意識。這與學校的辦學理念密切相關。根據社會和行業需求,山東輕院確立了“求真務實、崇尚實踐、注重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勢下,學校對大學生創業給予高度重視,視其為紓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困局的源頭活水。山東輕院成立了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院長陳嘉川親任主任。值得一提的是創業教育“四個一工程”:一門課程、一支隊伍、一批基地、一組社團。一門課程,即開設《大學生KAB創業基礎》課,作為公共必修課納入教學計劃;一支隊伍,即組建一支內外結合、專兼結合、開拓進取、注重實效的師資力量;一批基地,即選定一批合作關系好、操作性強的企業作為學生的創業教育實踐平臺;一組社團,即組建學生創業社團,組織開展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

  從理念到措施,從宏觀到細節,點點滴滴中山東輕院在學生中培養了積極的創新創業意識,營造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這是未來的老總們賴以成長的沃土。近幾年,山東省評選的高校畢業生成功創業者和基層就業標兵中,山東輕院校友占六分之一。

輕院畢業生就業怪現象

  山東輕院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武峰還記得去年畢業前的情形,當時他非常忙碌,不是忙于參加供需見面會,也不是忙于面試,而是被邀請到多家企業去實地參觀,這些企業都希望他和同學能留下工作。剛從一家企業回來,又和30余名同學一起被另一家集團“請”走。

  在就業形勢如此艱難的今天,這似乎是一個怪現象。輕院畢業生憑什么這么走俏?

  錄用了大量輕院畢業生的西王集團負責人說,輕院學生普遍勤奮踏實,特別是實踐能力較強,能夠很快地適應企業的工作。古語云:“力學而得之,必充廣而行之”。據山東輕院輕化學院院長趙傳山介紹,輕院學生常常深入企業生產一線,比如與企業一起進行畢業環節的合作,邀請企業的工程師和學校老師共同擔任指導老師,參與學生的畢業設計和論文答辯。這樣,學生尚未走出校門就熟悉了企業生產的流程、特點、技術難題等等,走上工作崗位,馬上就能進入角色。這樣領先一步的畢業生,誰能不喜歡呢?這樣領先一步的畢業生,不當老總誰當老總?

  據了解,山東輕院積極為學生搭建平臺,本科生早進實驗室,早接觸課題,早接受科研訓練,早獲得動手能力。學校發動學生積極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和創業計劃大賽,近三年來,共獲得國家和省級獎勵172項。

  心懷創業夢想和創新沖動,身懷實踐技能和實干精神,身段俯下,眼光前瞻,以百倍的準備迎接哪怕百分之一的機遇,這就是山東輕工業學院產生的千百位老總的成功秘訣。

媒體工大

99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_久久久久久久久熟女AV_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_色婷婷亚洲精品天天综合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