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協議,企業把300萬元經費投入到學院的實驗室,三年內學校向企業提供以下生產項目:2011年12月前,完成以玉米種皮、玉米漿為原料的年產1 萬噸飼料的益生素項目,實現廢物利用,預計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 3000 萬元;2012年6月前,完成年產5000噸固定化細胞法生產海藻糖項目;2013年12 月前,完成年產1000噸低聚半乳糖項目,或完成年產 16噸透明質酸項目。
這已是企業連續四年向該學院投入科研經費。企業也由七八年前初創時只生產玉米淀粉的小廠,轉型升級到年產值7 億元的生物淀粉高科技民營企業。張雷達說,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和不斷上漲的糧價讓公司意識到,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
他與王瑞明在2006年北京的一次會議上相識。王瑞明建議他把當時每噸利潤50 元左右的玉米淀粉經由微生物轉化,比如生產葡萄糖酸鈉,每噸利潤能達到1000 元。雙方確定了3 萬噸葡萄糖酸鈉發酵項目,企業次年注入學院第一筆科研經費 100 萬元。項目 2009年試車投產,原計劃3―5年收回的前期3000 萬元投入,當年全部收回。這是公司從傳統的糧食加工業向生物高科技領域進軍的第一步。
首戰告捷,雙方因此結下“親家”。在4 日簽約的合作框架內,雙方已在籌劃發酵二期工程,將投資 2 億元,研發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發酵類項目。比如年產 5000 噸海藻糖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 1.5億元,利稅 5000 萬元以上,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目前,山東輕工業學院已與青啤、西王、華泰造紙等幾十家企業,共同掛牌建立了 51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其中大多數就設在校園。企業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有4000 余萬元,解決了學院全部科研經費的近70% 。
“技術創新,讓企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與企業合作,大學的前景也更加光明,教育廳已確定我校為省屬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試點院校?!鄙綎|輕工業學院院長陳嘉川告訴記者,這些合作單位也成為學生就業的重要流向,每年過半數的就業崗位來自于他們。
<-- publish_helper_end --><-- google_ad_section_end --><-- 正文內容 end -->